那一年我大學畢業(yè),我懷抱著我的夢想進入了相機產(chǎn)業(yè)。我夢想著有朝一日開發(fā)一款相機,是三維立體
成像的,呈現(xiàn)的畫面如人眼看到的現(xiàn)實世界一樣,三維立體空間的。當然,那時,這只是我的夢想,當然,現(xiàn)在這也只是我的夢想。
7SlsnhpW @HRC\OG 我進入了一家公司,一開始這家公司于我而言是很糟糕的,因為他們的設計師不在中國大陸,而在臺灣,在日本。在這里沒人教我,我什么都靠我自己,那時候其實是很惶恐的,不知未來在哪里。那時候我只聽說有人用降低塞得而系數(shù)的方法去設計
鏡頭,而具體怎么做,我完全不知道。我知道會這樣設計的人設計水平很高,因為我看過這樣的設計。
mNb ?*3\ TMs,j!w?I 后來,我在公司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去破解塞得而系數(shù),終于,我像獨創(chuàng)了一套獨孤九劍一樣完成了我的研究,走上了我的設計之路。我第一個完全獨立的設計是給日本的JVC設計兩個鏡頭,規(guī)格極高,價格又低,一個是IR共焦的,廣角的,一個是200度廣角的,F都是2。而且用塑料
鏡片還要求保證高低溫性能。開始塑料鏡片的設計我也不知道如何保證,所以開始我用的是全玻,一個用五片,一個用六片,都是玻璃球面。那時接這個設計是臨危受命,因為我們已經(jīng)被競爭公司打得節(jié)節(jié)退敗,無奈公司讓我這個中國人,這個乳臭未干的毛孩練兵,基本不抱什么希望。結果,第一個設計出來后就是平地一聲雷,競爭公司也嚇到了。后來又做了多個版本,高低溫保證性能的設計也是在沒人會做的情況下我自己思考了很久開發(fā)的。
%VzKqh W%.v.0 再后來公司來了個美能達的設計師,聽管理層說是昔日美能達的設計部部長。他指導我關于變焦鏡頭的設計,后來我按照他的指導,一步步破解了他們日式變焦鏡頭的設計。在他們的眼里,變焦鏡頭的設計靈魂是關于曲線的計算,一個是要會計算變焦和聚焦曲線,一個是要懂得這些計算。只有懂得這些計算才能真正設計好變焦鏡頭。在他們的設計和計算中,并沒有升力角的計算。甚至,在我們公司那么多變焦鏡頭中,從來就沒有升力角這東西。另外,在這種計算種,根本就沒有擬合這個詞的存在,只要知道一個W端或T端或其中任何一個端的一些數(shù)值,就能推算剩下所以變焦端的曲線,和聚焦曲線。而國內有的是根據(jù)幾個端的數(shù)據(jù),用擬合方程求解變焦和聚焦曲線的。
~XyW&@ MZTx:EN! 我感到不解,竟然國內很多人能做這個計算,又說這樣求解是沒有問題的。那么為何我們的變焦鏡頭跟日本的變焦鏡頭有較大的差距?要知道,其實日本很多東西都是對外開放的,高精度的模具你可以找日本開,鏡片你可以跟HOYA買,只是他們的設計沒有對外開放。另外,在日本人所奉為圭臬的計算,國內很多同行卻不以為然。當然,你們不要問我日本人的計算是什么,人家教授我這些,算我三分之一個師傅,我不可能別人說計算之事。只是我看了陶純堪變焦的理論,被寫得實在太復雜,公式也跟日本人的很不一樣。
6ZKsz5:= k% sO 0 有時候我想,日本人的相機工業(yè)之所以強大,或許是因為日本人的奉獻精神和日本公司的文化。有這樣一件事,佳能有個設計師想去臺灣一家
光學公司做顧問,那老板問他;你這輩子設計了多少款鏡頭,有幾個量產(chǎn)的?佳能的設計師回答說:我設計了幾百款鏡頭,但沒一個量產(chǎn)。臺灣老板問:為什么?佳能的設計師答:我們佳能有一百個設計師,每次設計都是一百個設計師在設計,然后會有一百個設計方案,而每次只有兩個設計方案拿來打樣,一個拿來量產(chǎn)。
pM{nh00[ "6R
5+ 最后的情況是,臺灣老板不敢用這個設計師。若在國內一個設計師若沒有量產(chǎn)的東西恐怕很難被業(yè)界認同,甚至會被餓死。但日本的情況就不一樣,日本的設計師即使一輩子沒有量產(chǎn)的機種,他們也不覺得多少不妥,他們就是以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為榮。很羨慕日本一家公司有很多設計師,像國內的,一家一般就幾個設計師。
,g7.rEA b
B x? 其實,我到底處在什么位置,我所擁有的技能到底能支撐我在什么位置?我有時會想去創(chuàng)業(yè),譬如我覺得我可以在一兩年內培養(yǎng)一堆水平跟我相差無幾的設計師。我掌握著的日本人的關于變焦鏡頭的計算到底有多重的分量?這些讓我不知道我在哪里。
1G0fp:\w 1iX)d)(b 我對國內的情況不太了解,平時太忙,沒什么時間去交流。也做很多研究,幾乎生活在自己的設計世外桃源之中。所以希望通過此帖子跟大家交流交流。
/,MJq#@K c&X{dJWD 今天醒來,我突然想對
光學設計展開一些討論。關于設計理論的問題,我主要對像差理論展開談論。其實,鏡頭的像差被公式化后就表示為塞得而系數(shù),在視場角比較小的時候,通過降低塞得而系數(shù)并
優(yōu)化鏡頭可以實現(xiàn)有效校正像差,但廣角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引入更多校正像差的方法。高老師有關于PWC方法的研究,并將它寫成設計方法發(fā)帖在論壇上,以前我看過,但太過復雜。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實用性不強,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方法走到最后其實是胎死腹中。里面所提供的方法在最后竟然沒有實現(xiàn)有效校正像差,反復強調在CODE V和
ZEMAX間反復優(yōu)化實現(xiàn)有效校正像差。所以這套方面其實更像是一套建立初始結構的方法,但問題是建立初始結構有很多種方法。一個好的設計,一半功勞來自好的初始結構,一半的功勞來自最后對像差的校正和對公差的修正,當然還有結構設計上的可行性等等。所以高老師那套方法的價值到底有多大,我也不太清楚。只是現(xiàn)成的專利,現(xiàn)成的結構已經(jīng)很多很多。說得神秘,給看看一個設計,如下
#'-Sh7ycW L lw&& K 可見光下
FuUD 61JHY B!dU>0&Ct wO:Sg=, V7Z4T6j4 S@}1t4Ls: s0*0 'f |\dZ' (]RM6i7 DNR~_3Aq
[U@*1 6ns! ~g@ Tx1vL -*~CV:2iq- m6MOW& RP2_l$ 紅外光下,同一像面
.MVY